引文:目前,“十四五”规划备受热议。“十四五”规划提出了哪些物流相关内容,将对整个物流业的未来发展带来哪些影响,物流装备行业又面临哪些机遇与挑战?……针对这些行业关心的问题,行业著名专家王继祥进行了详细解答。
记者:物流业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近几年在多方因素促进下迎来蓬勃发展。请您首先谈一谈,中国物流业经历了怎样的发展阶段?
王继祥:我个人认为现代物流在中国发展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一是启蒙阶段(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2000年):这个时期,以中国物流泰斗吴清一教授为代表的专家学者、国家有关部门负责人等,通过出国学习,参观访问,分别从物流工程、物流管理、物流经济等不同角度把现代物流理念引入中国,带来了中国现代物流的启蒙。如引进现代理念、成立物流协会、开展物流教学等等,全面推动了现代物流知识的普及与理念的启蒙,为物流行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二是快速发展阶段(2000年-2010年):一方面电子商务开始兴起,推动了电商物流发展;另一方面,全球制造业开始逐步向中国转移,全球先进的物流技术、优秀技术服务商、成熟模式等也随之转移到中国,刺激着中国制造业物流快速发展。此外,不同类型的物流学术会议与行业会议在这一阶段开始举办,也成为影响行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其标志性事件如“ 2000年现代物流与电子商务国际研讨会”成功召开,该会议由国家国内贸易局和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共同主办,时任国务委员吴仪向大会发来贺词,联合国驻华代表出席会议并讲话。该会议的召开,充分体现出国家层面对物流业发展的高度重视,对于物流业的发展影响深远。还有诸如我亲自参与组织和推动的“第一届中国物流学术年会暨南海物流国际论坛”、 "中国物流标准化大会",以及“2003年现代物流与城市发展论坛”等行业高规格会议。加之国家政策文件和鼓励措施纷纷出台,诸多要素一起助推物流行业实现快速发展。三是标准化、智慧化发展阶段(2010年起至今):随着物流行业的快速发展,物流标准化愈发受到重视。在这一阶段,物流技术与装备得到全面发展,物流自动化设备公司、输送分拣设备商、机器人企业以及网络货运等不同类型的企业大量涌现,以智慧物流为方向的自动化、数字化成为行业趋势,物流行业在快速发展的基础上迎来升级。
记者:行业的发展离不开政策的导向和支持,在物流行业发展过程中,您认为有哪些影响较大的政策、规划?对物流行业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王继祥:2001年,原国家经贸委牵头多个部委发布《关于加快我国现代物流发展的若干意见》,这是首次国家层面发布,由多个部委联合推动的对物流行业发展至关重要的文件。随后,2004年,国家发改委、商务部等九部委联合制定《关于促进我国现代物流业发展的意见》,2009年,国务院印发《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这些政策文件都极大地推动了中国物流业的发展。物流业不断向前发展,也在不断走向标准化。国务院原副总理汪洋曾多次强调标准化工作的重要性。2014年,商务部宣布启动全国商贸物流标准化专项行动,着力提升物流效率,降低流通成本。此外,国家发改委、交通运输部联合印发的《关于进一步降低物流成本的实施意见》、国家发改委等13个部门和单位联合印发的《推动物流业制造业深度融合创新发展实施方案》、国家发改委等24个部门和单位联合印发的《关于推动物流高质量发展促进形成强大国内市场的意见》,均从不同维度对物流业的发展带来了深远影响,促进物流业高质量升级发展。
记者:您如何看待“十四五”规划出台的背景?您认为“十四五”规划主要从哪些方面进一步推动中国物流业的发展?
随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物流业需要从“粗放型”、“重成本”向“高质量”、“重服务”发展,从“成本导向”为主转向“服务”优先。其次,随着中国正进入技术大变革新时代,并以“智慧化”为发展方向,在“十四五”时期,物流必然面临技术的重大提升和变革,朝着柔性自动化、智慧化发展。第三,基于数字化,物流成为供应链的一部分,其特点就是“三流合一”,即物流、信息流、资金流融合发展,从而实现全面的连接。在山东视察时,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物流业一头连着生产,一头连着消费,在市场经济中的地位越来越凸显。要加快物流标准化信息化建设,提高流通效率,推动物流业健康发展”。我认为习总书记的这段讲话极为重要,物流连接正是物流的本质和作用。现在进入供应链时代,物流的连接作用从独立连接变为供应链的连接,其带来的变化必将逐步体现。第四,党的十九大报告正式把物流作为重要的基础设施,这是党中央对物流提出的最新战略定位。我们知道,基础设施是国民经济社会的底盘,是经济社会操作系统,经济社会全部都架构在基础设施之上。物流成为基础设施,经济社会需要在新的基础设施上重构,必将带来一系列颠覆式的创新。
记者:“十四五”规划中,强调了哪些与物流业发展息息相关的内容?您是如何解读的?
王继祥:第一,强调物流业“回归本质”。“十四五”规划提到,“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将现代物流涵盖其中,这实质上是物流本质的回归,也预示着,“十四五”期间以及更远的未来,物流业需要更加重视服务和体验而不是降成本导向。第二,强调物流业的战略定位。在“统筹推进基础设施建设”中提到,加快建设交通强国,完善综合运输大通道、综合交通枢纽和物流网络。这意味着,物流的战略定位是基础设施。实际上,关于物流的定位是一个不断变化的过程,直到“十九大报告”才将物流网络建设纳入基础设施建设范畴。基础设施是支撑中国经济的底盘,物流被定位为基础设施,其重要性不言而喻。第三,强调物流发展的两大发展方向。一是服务于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二是服务于乡村振兴。这些均是“十四五”规划新提出和重点强调的领域。只有构建起现代物流体系,才能有力促进国际国内双循环;乡村振兴是脱贫攻坚取得胜利后全面推进的重点,也是全面“建成”小康之后,物流下沉的重要发展方向,乡村振兴必然让物流连接更加充分,覆盖的面更广,只有完成乡村振兴,才能进一步建设现代化,完成第二个一百年的目标。此外,“十四五”规划也强调了“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等内容,从供应链与物流的融合角度来看,在上述两大方向的基础上,物流将进一步服务实体经济,以产业链供应链链条为纽带实现物流业和制造业、商贸业的融合,实现消费者和生产端的连接。
记者:您认为“十四五”规划的实施将对整个中国物流业产生哪些影响?
王继祥:我个人认为,“十四五”规划的实施将在以下几方面对中国物流业带来影响:第一, 将全面推动物流业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提质增效将取代降本增效成为中国物流业发展的主流理念!第二, 将推动中国物流的绿色化发展。“十四五”规划的总体发展理念包括可持续、绿色化,因此在高质量发展的基础上,物流的绿色化必将迎来进一步发展。第三, 将推动中国物流的智慧化发展,这是实现双循环发展、乡村振兴、智慧供应链的基础,需要通过软硬件技术的升级变革来实现。第四, 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将推动中国物流的主体地位与国际化发展,尽管中国是世界制造大国、贸易大国,但是中国物流的整体水平并不与此相适应,国际物流是我们的短板,随着产业链的转移和“一带一路”的推动等,中国物流技术服务也将走向国际化。第五, 新模式将推动物流行业全面创新,进入“新物种大爆发”时代。可以说,任何一个商贸流通的变革,没有物流的变革支撑是无法实现的。“十四五”强调创新推动,势必推动中国物流创新模式的发展,如乡村振兴必然推动物流向农村、向“最先一公里”(既包括农村和农产品基地,也包括制造工厂在内)延伸,总的来看,物流向“最先一公里”,以及向末端消费者延伸是未来的发展方向。
记者:具体到物流装备行业而言,您认为“十四五”规划将带来哪些影响,物流装备业发展将呈现出哪些趋势?
王继祥:技术是支撑物流行业创新和高质量发展的基础,相对应上述“十四五”规划对整个物流行业影响的大趋势下,也为物流技术装备行业带来了机遇。物流业的高质量发展,必然带来物流技术的全面升级与创新,从机械化、自动化进一步向着标准化、信息化、智慧化方向发展。物流业绿色化发展,则将助推包括新能源物流车、绿色包装、绿色仓库等在内的节能降耗物流装备与技术的发展。物流业智慧化发展,将促进物流软硬件进一步融合,推动物流装备向着“软件定义物流”、柔性自动化等方向发展。物流业国际化发展,将加速整个物流装备行业向国际市场开拓的步伐,目前,中国物流装备企业已经在东南亚等市场逐步实现了物流自动化项目的落地,部分机器人企业甚至已经在欧美市场完成布局,未来国际化发展势头将愈发强劲。物流业模式创新,必定会带动传统物流技术和配套物流设施,包括信息化在内的技术变革。此外,随着中国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少人”一定是行业的大势所趋,这也将进一步为行业发展带来诸多机遇。
记者:今年是“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各行业企业也开启了新的征程。对于企业如何实现更好的发展,您有哪些思考和建议?对于物流装备业未来5年的发展,您又有哪些预期?
王继祥:我们常常用“摸着石头过河”来形容中国的改革开放,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摸着石头过河,是富有中国特色、符合中国国情的改革方法。摸着石头过河就是摸规律。”这对于中国物流装备企业来说也应如此。“摸着石头过河”,首先是要明确方向,“十四五”规划再次为中国物流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其次是要“迈出去”,继而不断摸索,试错调整,最终行稳致远,到达彼岸。对于物流装备业未来的发展,从规模上看,我持谨慎乐观的态度,随着行业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行业增速必然放缓,竞争会变得更加激烈,部分企业甚至面临淘汰;从技术角度来看,行业技术变革将进入关键时期,技术进步的速度将有所放缓,但核心技术有望得到突破;从自动化物流项目角度来看,我个人预计未来5年内增速将有所下降,大概维持在15%的水平。因此,我个人建议,物流装备企业应该做好技术储备,控制好资金链,做好过“紧日子”的打算,同时积极开拓新的领域。最重要的是,企业应该坚持良性竞争,“大浪淘沙始见金”,靠质量和服务赢得最终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