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产业链供应链优化升级为抓手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成2024年发展首要任务

时间:2024/3/26 9:12:24

来源:原创

点击:

2024年全国两会圆满闭幕。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和代表委员的建议提案中,产业链供应链成为关注热点。“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被列为今年中国政府工作十大任务之首,该任务包含三项子任务,第一项便是“推动产业链供应链优化升级”。这体现了国家对产业链供应链发展的高度重视和更高期望。全国两会代表和委员、广大业界学界专家纷纷热议畅谈,为2024年我国产业链供应链的优化升级建言献策。

推动产业链供应链优化升级。保持工业经济平稳运行。实施制造业重点产业链高质量发展行动,着力补齐短板、拉长长板、锻造新板,增强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竞争力。实施制造业技术改造升级工程,培育壮大先进制造业集群,创建国家新型工业化示范区,推动传统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加快发展现代生产性服务业。促进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加强标准引领和质量支撑,打造更多有国际影响力的“中国制造”品牌。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副会长蔡进指出,一年一度的《政府工作报告》是展望全年经济的风向标。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将“推动产业链供应链优化升级”作为政府工作的第一项任务,与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与安全”,以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关于“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等精神一脉相承,也体现了新发展理念与高质量发展的有机统一。

一、何为优化升级?两会释放哪些重要“信号”?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会长助理胡大剑表示,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优化升级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基础,重点产业链供应链高质量发展,对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具有关键作用,事关国家安全、经济发展和民生福祉。自主可控、安全可靠的产业体系是新型工业化的前提条件和战略支撑,供应链是推进新型工业化的重要一环。“十四五”规划也明确提出,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分行业做好供应链战略设计和精准施策,推动全产业链优化升级。制造业比重保持基本稳定,巩固壮大实体经济根基,是实现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支撑;推进科技创新与产业变革深度融合,不断加快自主创新步伐,以创新驱动产业链供应链优化升级,是增强产业链供应链的韧性和持续竞争力的核心动力。

东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首席教授赵林度表示,深深感受到产业链供应链研究人员的历史使命和责任。面向未来,应立足中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现实国情,深入分析全球产业链供应链重构背景下,我国重要产业链供应链面临的新机遇和新挑战,注重系统的开放性和环境的协调性,从国家总体安全观视角研判重点产业链供应链形势与趋势,研究重点产业链供应链韧性与安全演化机理,设计重点产业链供应链韧性与安全水平评估机制,探讨重点产业链供应链韧性与安全态势推演和协同决策,提出重点产业链供应链韧性与安全保障对策,为提升我国重点产业链供应链韧性与安全水平提供政策建议。

二、企业供应链管理转型升级新动能,如何有效激活?

《报告》指出,实施制造业技术改造升级工程,培育壮大先进制造业集群,创建国家新型工业化示范区,推动传统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这与产业链供应链的数字化、绿色低碳可持续、韧性与安全、全球化的发展趋势一脉相通、相辅相成。

全国人大代表,小米集团创始人、董事长兼CEO雷军建议,应制定相应配套政策,鼓励支持企业优化升级供应链系统,推动5G、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集成应用,实现供应链全流程业务信息贯通,建立绿色化评价及示范推广机制,激励企业绿色低碳化转型,并从速从快建立制造业碳足迹背景数据库,完善企业共享共建机制,同时加强全流程绿色低碳指标及减碳措施融入,促进链主企业引领供应链绿色转型。

全国人大代表,华工科技产业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马新强带来《关于推进央国企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建议》。他表示,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是每家中国企业需要面对并回答好的一个课题。他建议打造国家级科技成果供应链平台,促进国货国用。同时央地国企应主动作为,聚焦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通过生态构建、基地培育、内部孵化、赋能带动、数据联通等方式,有力支撑产业链供应链补链固链强链。对产生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应的企业,建议给予企业经营者个人所得税、企业所得税减免政策支持。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公共采购分会秘书长彭新良表示,企业是构建产业链供应链体系的微观主体,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就要着力增强企业的活力、实力和竞争力,助力企业从采购管理向供应链管理转型升级。数据显示,中央企业受制于人的重大“卡脖子技术”达400多项,在电子信息领域80%左右的芯片依赖进口,50%左右的材料依靠进口。在2023年世界500强排名中,上榜的143家中国企业中共有26家科技企业,但国有科技企业数量不到10家。随着新一轮国企改革的深入推进,改革的目标在于“在增强国有企业服务国家战略功能作用上取得明显成效提高”。这一目标的设定,不仅体现了国家对国有企业在新时代背景下所寄予的厚望,也凸显了央地国企在科技创新与产业控制方面的关键作用。国有企业作为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主力军、维护国家战略安全的重要基石,必须把维护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作为重大使命责任。

三、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发力点在哪里?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除重点提出了“实施降低物流成本行动”“加快国际物流体系建设”“加强充电桩、冷链物流、寄递配送设施建设”,还多处提及“流通”“交通运输”“海外仓”“跨境电商”等物流相关内容。《“十四五”现代物流发展规划》也提出,统筹发展和安全,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推动构建现代物流体系,推进现代物流提质、增效、降本。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副会长蔡进表示,《报告》提出要“实施降低物流成本行动”,是落实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四次会议关于“有效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的具体部署。现代物流是经济的“经脉”,联系着生产和消费,是延伸产业链、打造供应链、提升价值链的重要支撑,在加快推进新质生产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维护我国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降低物流成本,是提高经济运行效率的重要举措,可以更好地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

有效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最根本的途径就是要实现供应链的创新与协同,打破企业的管理边界和壁垒,实现企业之间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积极构建企业的生态体系,整合供应链上下游业务,连通上下游生态,实现对企业整体业务价值链的赋能和企业供应链管理效能倍增。生产方式的变革优化,是降低供应链成本的根本途径。通过供应链这种生产组织方式,把降低物流成本的空间进一步延伸到生产领域、采购领域,这是我国在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过程中最重要的立足点和落脚点。

过去的十年,降低物流成本主要是通过物流服务体系不断完善来实现,但是发展到今天,我们不仅要做优化提升物流服务体系,更重要的是提升我们物流服务能力,通过物流服务能力的提高来降低物流成本,通过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来推进物流与供应链的协同从而降低物流成本。未来,需要从数字新商贸与智慧物流、产供销等供应链协同创新层面多措并举降低物流成本,畅通流通渠道,提升流通效率。

四、如何建设国际物流体系,维护全球供应链安全稳定?

《报告》在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促进互利共赢方面中指出,加强进出口信贷和出口信保支持,优化跨境结算、汇率风险管理等服务,支持企业开拓多元化市场。促进跨境电商等新业态健康发展,优化海外仓布局,支持加工贸易提档升级,拓展中间品贸易、绿色贸易等新增长点。积极扩大优质产品进口。全面实施跨境服务贸易负面清单。出台服务贸易、数字贸易创新发展政策。加快内外贸一体化发展。办好进博会、广交会、服贸会、数贸会等重大展会。加快国际物流体系建设,打造智慧海关,助力外贸企业降本提效。推动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走深走实,稳步推进重大项目合作,实施一批“小而美”民生项目。加快建设西部陆海新通道。

中国物流学会副会长、北京工商大学教授何明珂表示,近年来,以跨境电商、汽车、社交媒体、医疗健康、游戏、金融科技为代表的领域掀起了一波出海热潮,从单纯的产品和服务出海逐渐走向制造出海和服务出海。对于产品出海与制造出海的外贸企业来说,国家对于国际物流体系建设的建设力度加强,将成为其降本增效、打开国际市场的重要推手,有利于中国品牌的出海进程。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副会长蔡进表示,加快国际物流体系建设,着眼于为外贸企业降本提效的同时,也有利于我国更好地与国际经济融合,增强和各个国家的贸易往来,进一步地扩大我们国家对外开放的力度,通过物流体系的建设不断拓宽货物的流通范围。更重要的是,从国家层面看,建设国际物流体系和国家大通道,对打通国际国内市场、促进“双循环”,稳定全球供应链有着重要作用,有利于推进全球供应链的稳定和进一步完善。

五、如何统筹推进标准引领与质量支撑,为供应链发展助力?

继202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实施制造业重点产业链高质量发展行动,加强质量支撑和标准引领,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的要求后,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再一次明确提出,“加强标准引领和质量支撑,打造更多有国际影响力的“中国制造”品牌。”

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局长罗文在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第二场“部长通道”回答记者提问时指出,要发挥质量在支撑产业建圈强链中的作用,围绕重点产业启动一批质量强链标志性项目,着力推动我国产业链供应链质量联动提升。要发挥标准在支撑产业稳链中的基础作用,聚焦重点产业链,实施一批标准稳链标志性项目,加快研制关键环节技术标准,进一步推动自主研发、自主技术向自主标准转化,不断健全完善我国标准体系,切实提升我国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竞争力。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标准部主任李红梅表示,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在供应链服务角度、两业联动角度制定了相关团体标准,为产业链供应链发展做好技术支撑,但在国家层面,目前还没有设立“供应链”相关的全国性的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尽快成立相关的标准化技术组织、建立协调配套、高效运行的标准体系,也是推动产业链供应链优化升级的重要举措之一。在新发展阶段,深入推进质量和标准化工作,是塑造制造业核心竞争力、推动重点产业链迈上新台阶的关键之举,也是构建更高附加值、更强创新力、更安全可靠的产业链供应链的应有之义。2021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2023年《质量强国建设纲要》重磅发布。标准引领和质量支撑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现代供应链研究院执行副院长王书成认为,应当以高质量发展为方向,以高水平标准体系建设为抓手,以供应链服务产业链,有效推动双链融合,积极打造创新加速度,促进人工智能在供应链领域的深度应用,助力构建更高附加值、更强创新力、更安全可靠的产业链供应链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