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运不掉链 疫苗安全行

时间:2021/6/11 8:34:28

来源:原创

点击:

截至6月7日,31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累计报告接种新冠病毒疫苗79413.4万剂次。5月以来平均每天接种1247万剂次,其中单日接种最高超过2000万剂次。在新冠病毒疫苗接种不断加快的背后,离不开医药冷链物流行业的有力支撑。

优服务强监管 全方位保障运输需要

从指定仓库取货后,几辆“大额头”冷链车辆经过一日奔驰,停靠在某地疾控中心门前。保温罩包裹下的疫苗箱被卸了下来,紧急转移至疾控中心冷链仓库,全程高效流畅。

为了保障疫苗运输的安全性与时效性,交通运输部门从运力组织、信息监管平台建设、疫苗运输行业标准等方面补齐短板,保障疫苗运输安全高效。

目前,我国确定了28家新冠病毒疫苗货物道路运输重点联系企业和28家国际货运代理重点联系企业。为加强新冠病毒疫苗货物运输动态管理,道路冷链运输监测平台已经上线运营,重点联系企业将企业、车辆、人员等基础信息以及车辆动态轨迹等监测信息进行上传。

据悉,为保障新冠病毒疫苗货物优先通行,交通运输部组织开发了调运单系统,为疫苗上市许可持有人和32个省级疾控中心开通了账号,对持有调运单的疫苗运输车辆实施免费、不停车、优先通行政策。

打开“货运行程宝”微信小程序,点击“出示调运单”按钮,界面上便可显示未完成订单和已完成订单。点击订单,货车司机就能调取电子版《新冠病毒疫苗货物道路运输调运单》,方便高速公路通行卡口工作人员实时核验调运单真实性,也加快了车辆放行速度。

此外,一系列行业指南也有序出台。《新冠病毒疫苗货物道路运输技术指南》《新冠病毒疫苗货物航空运输保障指南》等行业标准的编制,使疫苗上市许可持有人、生产企业、道路运输企业和配送单位以及各航空运输公司、机场公司等,在前期准备、运输过程、应急响应等工作上有了规范,强化了全流程全链条全要素质量管理。

规范运输流程 服务质量进一步提升

随着新冠病毒疫苗接种速度的加快,医药冷链物流企业订单纷至沓来,形成类似快递“双11”的大考。大考之下,医药冷链物流企业不断提升应对能力和服务水平,冷链物流设施设备进一步完善,信息化程度进一步提高,标准化工作进一步规范,监管体系更加健全。

截至6月1日,我国向国际社会提供了超过3.5亿剂疫苗。不久前,菜鸟网络为拉丁美洲萨尔瓦多“跨国闪送”疫苗,全程仅用了18个小时。依托国际物流能力和以往运输经验,菜鸟网络采用了前半程商业航班和后半程包机直达的组合方式,中途只进行一次中转,无缝衔接国内外的航空资源。为了完成本次运输任务,菜鸟网络选择了更加适配的小型飞机优化装载率,使用有真空绝热技术“加身”的小型温控箱,实现了全链路的温度和轨迹实时监测可查。

当前,顺丰在国内已合作4家新冠病毒疫苗厂家,投入了290多辆冷链运输车辆。最高峰时,顺丰同时运行116辆冷链车辆来保障新冠肺炎疫苗的运输,承接疫苗从生产工厂至区、县疾控中心的物流业务。

“截至5月31日,顺丰医药已承运超过1亿剂疫苗。大考之下,为了更好地完成运输任务,顺丰医药对运输人员进行了培训,并对车辆进行更新,还升级改造了车辆部分硬件设备,以预防突发事件。”顺丰医药行业总经理刘晓利介绍,为防范风险隐患,顺丰医药不断完善疫苗质量安全事件处置方案,健全应急处置联络机制,定期开展应急演练,确保突发事件及时有效处置。同时,积极落实企业安全运输责任,完善车辆定期维护、从业人员培训等安全运营管理,加强隐患排查。

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院物流中心主任蔡翠介绍,目前我国医药冷链物流企业,特别是疫苗运输方面已经走在了世界前列。未来随着我国在新冠病毒疫苗货物运输方面技术经验的不断积累,医药冷链物流行业的服务质量和整体水平还将进一步提升。

信息共享机制待完善 技术装备待升级

“我国医药冷链物流行业标准体系较为健全、冷链设施设备专业化程度较高、物流作业较为规范,基本能够做到疫苗运输过程中全程温度记录等,做到关键信息可追溯,符合GSP等管理要求。”蔡翠介绍,但是医药冷链物流行业依然面临着信息共享机制不健全、设施条件和技术装备水平有待提升、医药物流专业人才储备不足等挑战。

据悉,目前我国医药物流行业供应链上下游企业之间的物流信息互联共享还有较大提升空间。基于此,蔡翠认为,未来我国需要向上下游融通医药供应链节点企业,实现数据共享和信息交互,促进资源在供应链间的快速流通,建设标准化、智能化、协同化、绿色化的供应链产业专业集群,与供应链各方形成高效、协调、可持续的产业生态圈。

在设施条件和技术装备水平方面,蔡翠指出,部分地区冷链物流设施设备条件相对滞后,吸取国外疫苗事件教训,我国需要注意防范疫苗在配送末端装卸交接环节“掉链”情况。“同时,进一步加强对冷链物流设施条件的升级改造,不断提高冷藏箱、保温箱等技术装备方面的研发能力和运营管理水平。”蔡翠说。

此外,针对医药物流专业人才储备不足的发展瓶颈,业内专家指出,我国需要依托大专院校、科研院所,优化专业设置,发展职业教育和继续教育,形成多层次的教育和培训体系,提高冷链物流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知识水平及专业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