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登录
时间:2021/5/5 8:39:51
来源:原创
点击:
作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风向标,“十四五”规划对物流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部署,将其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基于此,城市物流的发展也迎来新格局、新趋势、新机遇。
城市物流发展迎来新契机
近日,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以下简称“十四五”规划)全文正式发布,关于物流业的发展也再次迎来热议。物流是“物的流通”。其中,城市物流是以城市及其辐射地为区域,对物流活动进行规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和监督,使各项物流活动与城市经济活动实现最佳的协同与配合,以降低物流成本,提高城市的经济效益。
“十四五”规划非常重视物流业发展,在全文中,涉及物流被提及的频率,据统计:提及“交通”22次;提及“物流”20次;提及“航空”7次;提及“公路”5次;提及“口岸”6次;提及“电商”3次;提及“快递”2次。这说明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对进一步发挥物流业的作用所提出的要求更高了,所寄予的期待也更多了。
这是因为从国内大循环来看,在生产端需要物流业进一步营造低成本、高效率的物流环境,希望物流业与制造业能够优化组织模式、创新发展,为提高产业竞争力提供支撑;在消费端需要物流业能够借助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型技术,深化与商贸消费领域的协同发展,为“线上服务、线下体验”形成的数字化供应链提供保障,促进新零售等新业态、新模式的发展。
从国际循环来看,预计未来10年,我国的贸易大国地位将更加巩固,累积我国进出口商品总量有望超过50万亿美元,这将给我国从事国际物流的企业带来巨大的货运量,需要我们调整优化国际物流配给,以更好适应货物进出口结构、贸易方式等变化的新发展格局。其中,城市物流作为物流业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正在迎来加快发展的新时代。
从我国城市发展来看,“十四五”规划末,我国的城镇化率将达到65%左右,到2035年将超过70%,届时将有超过10亿人生活在城市中。在后城镇化时期,提高城市生活质量、保障社会生产水平将成为城镇化面临的核心问题。
随着特大型和超大型城市外的城市户籍放开,农业户籍人口转移到大城市的步伐将加快,生产要素将进一步向中心城市集聚,城市群、都市圈和中心城市等重要经济增长极的引领作用将会更加强化。目前,我国正在建设19个重点城市群和3个重要都市圈,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成渝、长江中游等城市群都将形成巨大的生产和生活要素聚合中心,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和重要的区域增长极。
2019年,我国超过100万人口以上的城市群占比已经达到28.5%。“十四五”时期,到2025年超过100万人口以上的城市群将达到32.5%,2035年接近40%。随着各种要素向城市群、都市圈和大城市集聚,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等城市群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中的引擎作用将进一步显现,这需要城市物流做全方位的配合。
从我国消费规模看,受疫情等因素影响,尽管2020年我国消费出现了罕见的下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39.20万亿元,较2019年下降了3.93%。但进入新年以来,特别是春节黄金周消费需求的爆发式增长,为全年消费全面复苏提振了信心。值得注意的是,我国商务部门正在构建国际消费中心城市。
通过梳理2020年我国主要城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可以发现:仅上海、北京、重庆、广州、深圳、成都、苏州、南京、武汉和杭州前十位城市,按统计数粗略估计,就消费了8万亿元左右,占我国2020年全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1/5,消费规模相当惊人。在今年各地的两会上,已经有超过20个城市提出要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那么,这将带来多大的消费规模?需要城市物流给予怎样的支撑?以快递为例,据国家邮政局预测,2021年全年快递业务量将完成955亿件,同比增长15%左右。消费需求带来了市场的扩大,未来5年,如果按照5%基点的GDP增速计算,到2025年我国的经济总量起码在130万亿元以上。参考2019年中国98.9万亿元GDP中消费贡献了41万亿元的数据,这意味着到2025年我国的消费规模可能达到60万-70万亿元。这既是一个巨大的市场,也是物流业发展的广阔天地。
从大宗商品市场规模来看,大宗商品市场规模的增长速度,应该和整个“十四五”期间我国经济发展的要求相匹配。“十四五”规划要求在质量效益明显提升的基础上,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2019年大宗商品销售总额是70多万亿元,2020年达到80万亿元,如果GDP增长保持在6%以上,大宗商品销售总额的增长速度按照往年的比率测算,应该保持在5.5%以上,那么“十四五”时期每年销售总额可能新增4.5万亿元。在“十四五”结束以后,我国大宗商品市场规模应该在100万亿元以上,新增量25万亿元左右。大宗商品市场基本在城市间运作,这为城市物流打开了巨大的发展空间。
从社会物流总额看:物流业与大宗商品增长情况相类似。如果增长率6%,对物流的需求系数约是它的0.8,也就是5%左右。按此推算,在“十四五”期间,我国社会物流总额增长率将在5%以上。2020年,我国社会物流总额是300万亿元,“十四五”时期则每年新增15万亿元左右,在“十四五”结束以后,我国社会物流总额大概是在350万亿元。这说明我国物流业总体上处在一个发展上升期,城市物流的前景更加广阔。各方应把满足国内需求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逐步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把握好城市物流建设重点
为此,在“十四五”期间,城市物流建设要把握好以下几个发展重点:
一是质量。处在“十四五”新发展阶段,各方必须贯彻新发展理念——其精髓就是高质量。基于此,各方必须彻底改变过去粗放型的发展模式,将物流业的发展紧紧围绕高质量发展这一主题做文章。因此,现代物流体系的标准化、数字化、一体化、集约化建设要加强,并以核心商贸区域为主体枢纽区,以干线运输为互联互通的连接方式,以建立标准仓储为据点的集聚地,实现高度的物理集聚。同时,集约化、标准化还须与数字化相结合,将原本碎片化的物流、仓储、配送、服务等环节串联起来,形成现代化的物流体系。
二是效率。现代物流讲究效率,没有效率的物流构不成新发展格局。近年来,我国物流业虽然保持较快的增长势头,但整体运行效率仍然较低。众所周知,物流总费用占GDP的比重是衡量物流业总体运行效率的重要指标之一,我国这一指标虽已从2006年的18.3%下降到2020年的14.7%,但与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相比仍有加大的差距。因此,要结合区位、交通、产业和经济社会发展等因素,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加快建设城市物流枢纽。当然,企业也需系统规划、整合资源,构建联通内外、交织成网、高效便捷的“通道+枢纽+网络”物流运作体系。但全面提升城市物流的资源配置效率,就必须“打通大动脉,畅通微循环”,为经济的高效率运行做好服务、创造好条件、奠定好基础。
三是绿色。“十四五”规划把绿色发展提高到前所未有的高度,现在的快递业,每年在城市制造了数以百亿个的纸箱垃圾,已成为城市垃圾的一大来源。城市物流企业要自觉向环保、智慧、集约方向变革,将更多的低能耗、低排放的新能源设备运用到城市物流配送中来。在新技术、新模式引领下,建设新型信息化立体仓储、分拣装置和“标准化器具”包装物循环利用体系等。此外,在运作模式上,物流企业要提倡横向联合,末端共同配送,探索协作模式,发掘行业的发展空间和内在潜力,减少浪费,节约资源。
四是创新。在这个物流变革创新的时代,城市物流企业的变革备受关注。因此,要解放思想、不断创新,借助科技的力量,实现跨越。现在已有许多物流企业把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和区块链应用到物流和配送领域,开发出城市物流“大脑”,进而形成城市智慧物流系统。这为缓解交通压力、提升物流效能、降低物流成本方面做出了贡献。还有的企业通过对无人仓储、无人驾驶和人工智能的研发、应用,大力推动智能化物流的发展,让机器更好地为物流服务。一些中小微物流企业则通过数字化转型,加快融进了高效、内外循环的物流生态链。
五是安全。我国拥有14亿人口,在国际风险和自然灾害面前,必须有强大的维稳保供能力,才能有效地保证国家的经济建设与人民的生产生活不受影响。流通及物流在“十四五”规划中之所以地位凸显,是因为它在国家安全中的作用重要。2020年发生的新冠肺炎疫情使各方充分认识到,正是物流运输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才保证了社会的稳定,生活生产得以有条不紊地进行。同时,也使整个社会更加深刻地认识到,经济发展不仅需要有适应经济和市场需要的物流企业,而且更需要有能够承担维护国家安全责任的物流企业。
六是提高。一个国家的供应链水平决定了它在全球范围内资源配置的能力,而供应链的整合能力和协同效率,不仅是企业、产业甚至是国家经济的核心竞争力之一。在整个供应链环节中,生产、贸易、物流、金融是它的核心构成,共同构成了从生产到流通再到消费的供应链体系。这其中,城市物流企业应不断提高业务水平、服务能力,聚焦现代供应链体系建设,主动提升参与供应链管理的能力,积极构建、优化与生态伙伴的关系,并通过上下游企业的协同,高效精准地对接需求,形成一个以客户价值为核心,各参与主体高效协同、互利共赢的生态体系,从而也体现自身的最大价值。
作者系中国物流100人(智库)成员、原商务部驻上海特派员
来源:物流时代周刊